新闻动态NEWS CENTER
武汉“电梯法”下月执行不合格电梯将公开曝光
楚天金报2016/02/19
分享:

  □本报记者张军 通讯员胡琼之

  《武汉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昨日公布,将于下月1日起执行。《办法》规定,电梯的“养老钱”应从物业费中列支,专款专用。

  应急管理

  政府应设专项资金

  应急处理“弃管”电梯

  《办法》首次提出新的安全综合监管模式,区政府街道办走上电梯安全管理前台。

  明确各级政府全面负责本辖区电梯安全使用综合管理工作。区政府应当建立电梯安全应急专项资金,用于特殊情况下电梯应急和事故处理工作。

  明确并细化了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包括督促落实电梯社会监督员制度;督促业主委员会(业主)明确使用管理单位;组织和协调住宅小区电梯修理、改造资金筹措方案等。

  这一新模式为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物业管理单位更迭或“弃管”,导致无法落实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居民电梯、无更新改造经费住宅电梯等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和办法。

  维护经费

  维保费从物业费中列支

  专款专用半年公开一次

  此前不少小区电梯因缺钱,日常维护经费不足,导致小问题酿成大故障。《办法》首次明确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从物业管理费中列支(主要指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电梯),这笔钱相当于电梯的“养老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与业主委员会约定的电梯运行维护费用,单独设账,专款专用,每半年向业主公布一次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的支出情况。电梯日常维保费包括维护保养费用、易损件更换费、检验费和保险费等。

  《办法》同时明确电梯修理、改造、更新费用的筹集方式。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办理;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或者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

  对于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相关方就维修整改无法达成一致的,由街道或乡镇政府牵头,与使用管理单位、业主和有关监管部门共同商议,确定更新改造方案以及费用的承担方式。

  日常维护

  每单元选一名业主

  监管电梯日常运行

  过去,电梯出了问题,业主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维保单位。《办法》明确,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应按每单元选定1名业主,作为电梯社会监督员,监督电梯日常运行情况,及时向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发现的安全隐患。

  而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则应按每50台电梯配备1人的比例配足安全管理人员。对管理的电梯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并如实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对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则明确要求制定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计划,按要求进行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维护保养,保证电梯至少每15天进行1次日常维护保养,并如实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和故障记录,有关档案至少保存4年。建立24小时维护保养值班电话,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或事故通知,要及时抵达现场实施救援。

  厂家义务

  强制明确电梯质保期

  缺陷产品要召回

  在《办法》中,电梯制造商被戴上“三重紧箍咒”,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首次强制要求所有电梯制造商均需明确质量保证期,在质量保证期内电梯出现质量问题的,予以免费修理或者更换相关零部件。当电梯产品发现同一缺陷时,电梯制造商进行缺陷产品召回。

  在汉新装电梯,制造单位还须配备具有运行参数采集和网络远程传输功能的监测装置并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等,以纳入电梯质量监管部门物联网系统,实施电梯运行远程监测。

  权责归属

  小区电梯所有权归业主

  应承担安全责任

  电梯所有权人与管理权人关系不明,成为不少小区电梯管理纠纷的源头。《办法》明确业主是电梯的所有权人,应依法承担电梯安全运行相关义务,由其明确使用管理单位。共有产权的住宅电梯,实施物业管理的,该物业服务企业为使用管理单位。无物业管理,而业主又未约定使用管理单位的,明确业主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是电梯使用安全的责任主体,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

  背景

  武汉电梯数量居中部城市之首

  2010年以来,武汉市电梯总量以年均18%的速度高速增长,仅2015年就新增12013台。截至当前,全市登记电梯76821台,总量居中部城市之首。

  随着电梯保有量不断增多,电梯安全管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部分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不明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部分小区电梯修理、更新、改造费用不到位;三是部分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工作质量较低;四是老旧电梯安全隐患较大;五是2014年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一些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予以细化。

  追问

  1. 维保人员维护不及时怎么办?

  维保不及时 就换维保公司

  去年,记者曾在多个大型小区看到,一个小区多达数百台电梯,只有一名维保公司的维保员驻场,而且还跨小区维保。

  对此,武汉市质监局副局长周军表示,监管部门将建立信用评价制度,依法对电梯生产、销售、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查看其日常记录台账,如果维保公司的维保人员“照看”的电梯太多,日常巡查台账就会有问题。监管部门据此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价,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对有关单位实施分类监管。所谓分类管理就是好的维保单位可评“4S”店,不好的上“红黑榜”,“他们管不过来,就换”。

  2. 检验合格证用复印件合规吗?

  不合规 限期改正否则处罚

  不少居民发现小区电梯内的检验合格证使用的是复印件。有的物业人员称,是担心业主撕损而采取的措施。“撕破了不怕,我们将采取免费换领。”周军说,但如果一经发现,物业公司不来换领,在限期内未改正仍旧用复印件的,将面临处罚。

  3. 全市究竟有多少不合格电梯?

  今年起将曝光不合格电梯

  经检验发现不合格电梯,全市究竟有多少?这一数据从未公开。

  周军解释,此前采取的内敛式处理,发现了不合格电梯没有公开。这样的处理也带来了弊端,不合格电梯不得继续使用,当质监部门查封不合格电梯时,曾经发生电梯依法查封行为与部分不了解的居民出行需求的矛盾。

  《武汉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从今年起,监管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布本市电梯监督抽查情况及安全状况报告,将不合格电梯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

  4. 全市有多少“老爷电梯”?

  目前有600多台,将来更多

  2014年,全市有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100多台。现在有多少?

  600多台,一年就新增这么多。周军表示,老旧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可委托特种行业设备协会或电梯检验机构,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安全评估。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小区物业和业主协商确定是维修还是改造。只要更换了核心部件等难以修复的零部件,时间再长的电梯都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力。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九华山路24号
电话:0551-62656961 64668639 64676935 64676391   邮编:230001
邮箱:dtxh@heta2011.com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