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部电梯,一部“罢工”(右),另一部“带病作业”
“住进来才两个月,电梯坏了就有一个多月时间,你说糟不糟心。”1月4日上午,家住市区河畔花城小区E52号楼的王女士,将电动车从电梯里推出,刚好遇见等电梯上楼的邻居,两人对小区电梯问题又吐糟了一番。
而据记者了解,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内,河畔花城小区建设单位因小区电梯质量问题,已被相关单位约谈过两次、上门口头督促整改三次。1月4日下午,第三份书面督促整改公告下发至该小区,并张贴上墙。遗憾的是,在质监工作人员转身离开不久,公告就不见了踪影。一部电梯、三份整改公告,多次博弈未果,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记者1月4日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走访。
“换个配件要一个多月?”
当天上午,记者赶到河畔花城小区E52号楼所在电梯现场发现,该楼入户电梯共两部,一部处于断电“罢工”状态,另一部则伴随着沙沙作响的杂音,不断运载业主上下楼。听得出,“在岗”的这部电梯,也是“带病作业”。
“因为电梯的事情,这一个多月我就找了物业三次了,他们一直说是(电梯)配件还没配到,可换个配件要一个多月?”家住该楼28层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刚住过来两个月,经常遇到电梯闹毛病,“差不多一个星期要坏两次,其中一部修了一个多月还没修好”。两梯四户33层楼,住了100多户人家,就靠剩下的这部电梯了,可还经常出问题,“1月4日还修了两三个小时”。
家住该楼22层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家里人上下楼都得要有心理准备,两三个人一起走,遇到事好有个照应,全靠乘剩下的这部电梯碰运气。“听物业说,是(电梯)配件还没配到,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而照我看是(开发商)买到了假货电梯(电梯铭牌显示为‘东芝电梯’)了”。他还透露说,“前些天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在里面被困了两三个小时,外面的人打不开、里面的人又出不来,你说危险不危险。”
声音
开发商和物业各执一词
记者从“(事故)电梯使用登记标志”上看到,该电梯“下次检验日期”为2016年12月。这意味着,该部电梯至今尚未完成年检。随后,记者随机走访了小区内的D区47号、48号楼,发现这些楼栋电梯的“下次检验日期”为2016年4月。而从相关部门下发的整改公告看,该小区已查实未年检的电梯多达15部。
“未完成年检得问开发商,我们也是刚进驻该小区不久。”小区物业公司“博美物业”一位高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刚接下这个盘子,事发楼栋所在的小区三期电梯尚未移交给物业,所以“我们也只能尽量从旁协调处理,但一些大问题我们也解决不了,像这次就是一个大的配件坏了”。
河畔花城小区建设单位为“淮安金太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一位负责“物管板块”的陈姓项目经理告诉记者,之前是坏了几部电梯,就这一部还没修好,“主要是电梯里的钢丝绳脱轨了,所以就动不了了”。同时,他还认为物业有推脱责任之嫌,“2016年初换的物业,包括电梯在内都移交给了新物业,他们只是不想花这一万多块钱(维修更换配件的费用)”。但博美物业对此进行了否认,公司负责人唐经理介绍说,小区电梯质保期为两年,他们入驻时,电梯仍处在质保期内,2016年10月,他们还特地向开发商发函,要求其对小区电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合格后,他们才会接收,“像这次的电梯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还可能引起二次事故,我们又怎么会去接收有问题的电梯呢”。
说法
电梯日常有“四保” 违者最高罚30万
“河畔花城小区的电梯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是新老物业在交接过程中会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了业主的日常生活。”淮安经济开发区质监分局副局长王松告诉记者,一些小区老的物业走了,不仅带走了物业费等钱款,也带走了各种相关资料,比如电梯的相关资料等,这也给今后的小区治理留下了隐患。
就电梯维保、年检等问题,该由谁负责,其实清晰明了。王松说,只要认准电梯的“注册登记机构”即可,这个机构可能是开发商,也可能是物业或者业委会等主体,但它是变化的。河畔花城小区三期的电梯注册登记机构现为该楼盘开发商,也就是未移交给物业。因此,电梯问题肯定要找开发商。
由注册登记机构委托聘请取得相关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市质监局稽查支队的相关负责人张晓明介绍,根据相关要求,电梯需要进行半月保、月保、季度保和全年保,周期不同维保的内容也会不同,这些维保都属于强制性的。同时,电梯还要通过强制年检,由注册登记机构向主管部门申报、年检,存在问题的要整改,甚至进行查封等行政处罚。据介绍,罚款金额按情节轻重从3万元到30万元不等,当小区居民遇到电梯问题时也可向主管部门进行申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