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住宅,因为没有电梯,给中老年市民特别是住顶层的老年人带来许多不便,有的高龄老人一年半载无法下楼,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今年的舟山市两会,多位代表委员提出:能否试点为老楼安装电梯?
90多岁的老人半年下一次楼
市人大代表傅中康是一位残疾人,腿脚不便,需靠双拐出行。虽住在二楼,但上楼下楼,对他来说,并非易事。而据他的调查,很多住在高楼层的老人,更因上下楼而痛苦。
这个问题,市政协委员刘英凡也关注到了。刘英凡与同事曾讨论过老小区加装电梯的话题。刘英凡一个同事的奶奶90多岁了,住在较高的楼层,半年才能勉强下楼一趟,要一小步一小步慢慢挪下来,下来后再上去又非常困难。有一次,老人不小心滑了一跤,好长时间没出门。
傅中康调研后获悉,目前,舟山旧城区的多层住宅,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7层左右的无电梯住宅楼。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这样的旧楼超过3万栋,舟山市去年统计就有老人23.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8%,“这些老人上下楼多不便,犹如‘坐楼监’。”
傅中康和刘英凡均表示,相关部门应考虑为老小区加装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而记者之前也曾此话题做过报道,采访中,能感受到老人们对加装电梯的期待。
安装电梯,外地有经验
刘英凡介绍,针对老小区,欧洲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的做法,都是大修改造,加装电梯。 2009年,厦门开始试点旧宅加装电梯;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福州等地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
去年,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等9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申请、设计、资金筹集等进行了明确。目前,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丽水等市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使加装电梯政策有章可循。
而对老小区安装电梯后的好处,这两位代表委员也予以肯定。
刘英凡认为,旧房加装电梯后,既节省社会财富,又利于扩大电梯等相关行业内需,更便于老人出行和紧急救护及大件物品的搬运,使他们安享晚年。
傅中康告诉记者,很多老人因原有老房子楼层高上下不便,不得不搬离,这使得老城区的活力丢失。如果加装电梯,不但能让老房子焕发生机,还能稳定老城区的居民,可谓一举多得。
建议出台政策和实施细则
老小区加装电梯,难点也显而易见,如缺少有力的牵头组织者、资金筹集难度大等。但代表和委员们认为,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老小区加装电梯,舟山应拿出先行先试的勇气。”傅中康认为,目前最紧迫的是应尽快出台规范指导性文件。
“旧楼要求加装电梯的很多,但矛盾也很多,资金难筹集,邻里关系难协调,要求加装电梯的又多是老人,要求强烈,但多数行动不便, 大家都希望政府部门牵头。”傅中康认为,指导文件和地方法规一直未能出台,影响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刘英凡建议,应尽快出台符合舟山实际的既有住宅改造加装电梯实施细则,并通过试点推进相关工作。“可先在定海、普陀等地老城区和新城有物业管理的成熟小区开展试点,以单元楼加装电梯为试点,在此基础上,稳步实施推广。”刘英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