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电梯“肚小”
影响生命急救
提案聚焦:
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狭小的电梯空间与紧迫的病人抢救之间正发生越来越多的矛盾——目前已经建成的高层住宅中,电梯空间狭小,急救担架车无法进入,对于在高层住宅居住的病人救治造成不便,常常会因为耽误转运时间造成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现状调查: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汤卓告诉记者,她们在工作中不时会碰到这种情况:身处高楼的住户突发疾病的时候,高层住宅狭小的电梯厢往往把救护担架“拒之门外”。“尤其是脑出血、心肌梗塞、心脏病以及脊椎受损的病人,他们发病后要采取特殊体位如只能平卧、不能颠簸、急需转运治疗,但由于电梯空间狭小,医护人员只能用软担架抬着病人从十几二十层楼下来,非常耽误急救时间。”其他一些医院的急诊科的情况也大都如此,参加过出诊的护士告诉记者,如果出诊的地点是高层住宅区,几乎都会遇到电梯容不下救护担架的尴尬。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居民楼电梯都缺乏医疗急救功能,只有医院里才安装有配备救护功能的电梯。考虑到占地、价格以及与小区建筑格局的和谐等问题,再加上目前国家对居民楼安装医用电梯没有强制要求,往往开发商核算成本后,不会安装这类电梯。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南宁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10.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5.8%,已经超过老龄化社会国际 (论坛)标准。一些医务人员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南宁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南宁现行的养老模式当中,主要是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这就意味着高层住宅中需要急救病人的比例会越来越多,高层居民楼宜安装医用电梯。
委员建议:
建设部门出台有关规定,在今后建高层住宅时,必须配备可以容纳急救担架及急救人员的电梯,以保障高层住宅区居民的健康。
严防“收费陷阱”
整治手机乱收费
议案聚焦:
计费不明确、促销不规范……作为消费者的贴身“小秘书”,手机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至2011年12月,南宁市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共接到涉及通信服务消费的投诉1075宗,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70.1%。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营销手法和服务态度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信息不对称、收费不透明有关,同时也暴露出通信消费服务监管方面的不足。
现状调查:
“尤其是‘山寨手机’,暗藏太多的消费陷阱。”南宁市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周丽梅,说起手机收费就一肚子的苦水。去年她用了一款山寨手机,不小心点击到手机页面上的娱乐游戏生活按键,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进“收费陷阱”中。“被手机莫名其妙吃下的费用,与SP短信商、手机生产厂商及通信运营有关。”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来讲,手机生产厂家会联合一些“有实力”的增值业务服务商进行合作,所得利益几方共同分成。
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由于通讯行业缺少有效、规范的监管以及行业法律条例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通信企业在制定格式条款时出现了“霸王条款”。比如,许多通信服务企业还存在开通业务时随意性较大,即使不是机主本人,只要能提供机主的身份证,便可以办理绝大多数业务,但是想要取消业务则障碍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