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CENTER
电梯口突发心脏骤停 美小护救了一命
金陵晚报2017/05/23
分享:

    □通讯员 钱钰玲 程守勤
  “你是头顶光环、挥着翅膀的天使,在我生命的转折点,感谢你的出现……”5·20之际,谢先生(化姓)这样“表白”他的救命恩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的小桑护士。

  紧急

  心跳呼吸突然都停了

  5月初的一天早上,50多岁的谢先生因为胸闷不舒服到中大医院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有心脏停搏超过5秒,当时医生就建议住院治疗。但是,谢先生认为自己身体一向很好,偶尔胸闷肯定没什么大问题,坚持回家不肯住院。乘坐电梯又一阵胸闷难受,刚到一楼就“砰”一声摔倒在地,双腿还在电梯里。妻子当场就吓懵了,周围的人立即呼救,正在急诊输液室的小桑三步换作两步扑到患者身边,“大家散一散不要围观,患者平卧”。瘦瘦高高的小桑安顿好现场,又使出浑身力气将患者拖至电梯外平躺在地。

  幸运

  护士为其“救命按压”

  “颈动脉6秒未触及,呼吸心跳骤停,意识丧失,面色不苍白没有出汗不是低血糖,考虑是缺血缺氧。”针对这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小桑在内心和工作中已经演练了很多次。经检查和判断,小桑决定行胸外按压,一手紧贴患者胸部,一手与之交叉重叠,“1,2,3,4,5,6……”每一次的按压都全力以赴,每一秒的争取都是希望……按压了二十几下后,谢先生倒吸一口气醒过来了。“有没有哪儿不舒服?”“我嘴这里疼啊……”摔倒时嘴磕破了皮,患者还知道嘴疼,说明恢复意识了,小桑也放心了。这时急诊的罗永朝医生也赶过来了,将谢先生送到抢救室继续观察、治疗。中午快下班时,小桑又特地赶到抢救室看看谢先生,得知他已经住进心血管内科治疗,终于放心下班了。

  寻找

  患者专程感恩美小护

  谢先生“险中求生”后在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装了心脏起搏器,恢复得不错。两天前,夫妻俩专程来到中大医院急诊科,寻找“救命恩人”小桑。看到正在忙碌的小桑护士,年长许多的谢先生走上前深深地一个鞠躬。看着眼前这位眼熟的大哥,小桑一下子就想起来这是她前不久在门诊电梯口救下的一位患者……
  急诊是医院抢救的第一线,有太多关于生死的故事,对小桑而言抢救是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没想到谢先生两口子会专程来到医院感谢。谢先生包含感激之情的鞠躬让小桑有些局促不安,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没做啥特别的,我是护士,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但对谢先生而言,小桑是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天使,没有她的出现,他们这个家就散了。

  对话

  被患者需要是幸福的

  胸外按压是急诊医护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医院和科里都会定期演练、考核,保证抢救顺利进行。在急诊抢救室工作时,小桑几乎每天都要做胸外按压,最多时一个晚上光她一个人就做了4次,有时甚至半小时就要为两位患者做胸外按压。抢救时感觉不到累,没想到下班回到家双手直发抖。
  自2008年进入中大医院工作,转眼间已经8年了。“当时急诊需要人,我就过来了,慢慢地就在这里扎根了。”言语间可以感受到小桑对急诊工作的热爱。作为小桑工作上的上司、生活中的大姐——急诊科惠晓芳护士长说,“我们小桑是个雷厉风行的姑娘,做事认真又麻利,反应灵敏,和她搭班的人都很放心。”八年来从急诊抢救室到预诊台再到输液室,每年轮换一次,不管身处哪个岗位,不管工作是惊心动魄还是繁杂琐碎,小桑始终甘之如饴,被患者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通讯员 钱钰玲 程守勤
  “你是头顶光环、挥着翅膀的天使,在我生命的转折点,感谢你的出现……”5·20之际,谢先生(化姓)这样“表白”他的救命恩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的小桑护士。

  紧急

  心跳呼吸突然都停了

  5月初的一天早上,50多岁的谢先生因为胸闷不舒服到中大医院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有心脏停搏超过5秒,当时医生就建议住院治疗。但是,谢先生认为自己身体一向很好,偶尔胸闷肯定没什么大问题,坚持回家不肯住院。乘坐电梯又一阵胸闷难受,刚到一楼就“砰”一声摔倒在地,双腿还在电梯里。妻子当场就吓懵了,周围的人立即呼救,正在急诊输液室的小桑三步换作两步扑到患者身边,“大家散一散不要围观,患者平卧”。瘦瘦高高的小桑安顿好现场,又使出浑身力气将患者拖至电梯外平躺在地。

  幸运

  护士为其“救命按压”

  “颈动脉6秒未触及,呼吸心跳骤停,意识丧失,面色不苍白没有出汗不是低血糖,考虑是缺血缺氧。”针对这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小桑在内心和工作中已经演练了很多次。经检查和判断,小桑决定行胸外按压,一手紧贴患者胸部,一手与之交叉重叠,“1,2,3,4,5,6……”每一次的按压都全力以赴,每一秒的争取都是希望……按压了二十几下后,谢先生倒吸一口气醒过来了。“有没有哪儿不舒服?”“我嘴这里疼啊……”摔倒时嘴磕破了皮,患者还知道嘴疼,说明恢复意识了,小桑也放心了。这时急诊的罗永朝医生也赶过来了,将谢先生送到抢救室继续观察、治疗。中午快下班时,小桑又特地赶到抢救室看看谢先生,得知他已经住进心血管内科治疗,终于放心下班了。

  寻找

  患者专程感恩美小护

  谢先生“险中求生”后在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装了心脏起搏器,恢复得不错。两天前,夫妻俩专程来到中大医院急诊科,寻找“救命恩人”小桑。看到正在忙碌的小桑护士,年长许多的谢先生走上前深深地一个鞠躬。看着眼前这位眼熟的大哥,小桑一下子就想起来这是她前不久在门诊电梯口救下的一位患者……
  急诊是医院抢救的第一线,有太多关于生死的故事,对小桑而言抢救是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没想到谢先生两口子会专程来到医院感谢。谢先生包含感激之情的鞠躬让小桑有些局促不安,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没做啥特别的,我是护士,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但对谢先生而言,小桑是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天使,没有她的出现,他们这个家就散了。

  对话

  被患者需要是幸福的

  胸外按压是急诊医护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医院和科里都会定期演练、考核,保证抢救顺利进行。在急诊抢救室工作时,小桑几乎每天都要做胸外按压,最多时一个晚上光她一个人就做了4次,有时甚至半小时就要为两位患者做胸外按压。抢救时感觉不到累,没想到下班回到家双手直发抖。
  自2008年进入中大医院工作,转眼间已经8年了。“当时急诊需要人,我就过来了,慢慢地就在这里扎根了。”言语间可以感受到小桑对急诊工作的热爱。作为小桑工作上的上司、生活中的大姐——急诊科惠晓芳护士长说,“我们小桑是个雷厉风行的姑娘,做事认真又麻利,反应灵敏,和她搭班的人都很放心。”八年来从急诊抢救室到预诊台再到输液室,每年轮换一次,不管身处哪个岗位,不管工作是惊心动魄还是繁杂琐碎,小桑始终甘之如饴,被患者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九华山路24号
电话:0551-62656961 64668639 64676935 64676391   邮编:230001
邮箱:dtxh@heta2011.com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