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讯,“我们希望,加装了电梯的老楼能像雨后春笋般长出来。”听完清河毛纺北小区老楼加装电梯的最新进展,市住建委房屋安全处处长李自强颇为乐观。从开局的24部试点电梯无一成功到年内都可完成,本市老楼加装电梯试点工作正渐入佳境。市住建委最新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本市老楼加装电梯的数量预计将达到200部,全市推广方案也将在年内出台。
2017年6月12日,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的一部独立承重的室外电梯正式投入使用。(资料图 张风摄)
新样本:毛纺北小区下月将“跑”起两部电梯
“我们真是很需要电梯,在四楼的一家老邻居,就因为上下楼不便把房子卖了搬走了。”每天,雷纪英都望着楼外的电梯施工进展,就盼着能早点听到电梯门开关的运行提示声。
今年59岁的雷纪英住在毛纺北小区4号楼三单月5层,买菜、做饭,平日一天都要上下楼四、五趟。可是,因为骨质疏松的病根,赶上腿脚不舒服时,雷纪英连走路都没有力气,便只能待在家里。
“我们这儿有70%的居民都是老退休职工。”清河街道办事处主任告诉记者,建于1992年的毛纺北小区,902户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20%,而包括4号楼在内,小区中有8栋楼、共54个单元都没有电梯。今年初,毛纺北小区被列入全市9个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加装电梯便是改造内容的一项。然而,社区发放的“意向调查问卷”中,这一项就有五、六十户居民填了“不同意”。为此,社区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必须做到每一个决策都得居民满意。
57岁的社区居委会主任谢玉华“跑断了腿”。4号楼有一位30多岁的业主,虽住在高层,却不同意加装电梯的方案。三伏天儿里,谢玉华爬楼梯到家里劝,从工作日到周末,最终令小伙子改变了心意。“担心给解释清楚,居民也就想通了。谢玉华说,上个月,4号楼开始签同意书,1单元和3单元几天内就都签齐了,现在3单元的电梯钢结构吊装完成,1单元也在进行基础施工,8月中旬就能试运行,“现在,只剩一户居民因为是单位产权还在协调,剩下两个单元很快也能有电梯了。”
昨天上午,记者在毛纺北小区4号楼楼前看到,刚运来的电梯正在进行与楼体组装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节省工期,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外挂电梯的楼板都是在工厂预制好的,运来就可以直接安装。
新做法:扩大政府补贴范围
经测算,毛纺北小区4号楼的电梯运行后,三层及以上的居民每月需要交纳的电梯运行费用为170元或270元,二层居民则是40元或60元。“如何做到只让百姓交不到200元?我们借鉴大柳树社区的经验,引入了社会资本,由海淀房投公司投资安装,居民有偿使用。”海淀区住建委委员秦翔宇介绍。
筹资难,一直是阻碍本市老楼加装电梯推进的“拦路虎”之一。市住建委曾做过测算,加装一部电梯大约需要100万元,包括电梯成本三、四十万元;电梯井施工成本二、三十万元;管线改移成本三、四十万元。按100万元成本计算,若是一个六层、12户的单元楼,除去不涉及使用的一层居民,剩余每户要承担10万元。这对居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扩大政府补贴范围,成为海淀区推进老楼加装电梯的经验之一。据了解,在市财政补贴加装电梯购置及安装费用的40%的基础上,海淀区财政又增加了10%,这样,市、区属产权的小区,加装一部电梯就可获得50%、最高每部不超过30万元的补贴款。同时,对于中央产权的小区,区财政给予30%、最高不超过18万元/台的补贴。此外,管线的改造挪移还有不超过40万元/台的补贴。这样算下来,每部电梯的补贴在58万到70万元之间。
“海淀区也正在研究对70岁以上和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老人使用电梯进行补贴,预计8月底前可出台具体方案。”秦翔宇告诉记者,海淀区住建委也做过测算,按照平均水平,海淀区的老旧小区电梯使用费用,一梯两户每户每月180元左右,一梯三户每家每月需要120元左右。“补贴之后,如果一家有两位70岁以上的老人,乘坐电梯基本可以做到免费。”
新进展:年内可加装电梯200部
“今年年初,我还有点担心24部试点电梯能不能完成,可是现在,我觉得这已经一点儿都不是问题了。”李自强谈到,2016年本市开始推行老楼加装电梯的试点工作后,由于筹资难、居民协调难、施工中改移管线等时间较长的问题,初期的进展并不轻松,定下的24部试点电梯到去年年底是一部未完成。不过,在各方努力下,本市老楼加装电梯工作已是渐入佳境,也由过去的政府组织动员变成越来越多小区居民主动申请加入。
比如,受到其他小区加装电梯的鼓励,东城区花市一栋商品房小区即将开工加装电梯,资金全部由居民自筹;看到丰台区张仪村43部电梯装入老楼,相邻的小瓦窑村也准备参照相似模式,启动约80部电梯的加装;海淀区今年也计划安装100部电梯。“预计到年底,老楼加装电梯的数量可以达到200部。”
新政策:全市推广方案拟年内出台
目前,老楼加装电梯的工作,由各区和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决定。“全市各个区的试点工程各有特点,单个试点都不具备向全市推广的成熟模式。”李自强同时告诉记者,市住建委近期正在各区进行调研总结,也正在起草一套可以在全市全面推广的老楼加装电梯的整体方案,“争取在年内就将方案出台。”
李自强谈到,按照初步思路,推广方案中将会制定一个统一的老楼加装电梯的申请规定,再由各区在其平台上接受本区域内想加装电梯的社区的申请。同时,总结目前的经验,在加装电梯的资金来源上,还将以单位出资、居民自筹+政府补贴和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这三种模式为主。
新动向:无条件小区拟推广“爬楼器”
今年6月,一种踏板式“爬楼器”在丰台区东高地街道万源西里社区45号楼投入使用。这套爬楼“神器”安装在楼梯上,使用起来十分简单,老人刷卡、站上踏板、扶着楼梯扶手、按下按钮,“爬楼器”就能带着老人爬上一层楼梯。
“我们也正着实调查这种‘爬楼器’。”李自强介绍,与外挂电梯相比,“爬楼器”工程量小且成本低,造价在20万元左右,安装时间只需要3-5天。而且,因为在楼内安装,不涉及楼外的管线挪移,还可以做到平层入户,对低层住户也没什么影响,居民比较容易达成共识。
“‘爬楼器’属于创新产品,不像电梯一样有众多成熟的企业和品牌,生产企业也在努力进行产品认证。认证完成确保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后,在本市不适合或者不能安装外挂电梯的小区,就可以推广‘爬楼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