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的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到2016年,我国电梯的年生产量已经突破80万台,每年仍在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电梯事故频发,电梯“吃人”、伤人案件屡屡见诸媒体,血淋淋的场景给城市的安全发展敲响了警钟。
这些事故的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我国电梯生产、维保环节违法违规现象严重。电梯制造、维保市场混乱,规范化水平不高,对于违法违规企业处罚力度不够。据报道,在某些电梯产业集群地区, 出现了市场恶性价格竞争,导致部分小型电梯生产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大量零配件从不规范的供应商处采购,造成电梯整体质量低下,进而致使电梯整体安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减,甚至留下了隐性的安全隐患。
电梯维保行业的违法违规现象也同样存在,整体服务水平低。一方面,由于我国电梯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促使从事电梯维保的企业和人员快速增加,形成了“小而散”、“多而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另一方面,价格成为大多数电梯使用单位挑选电梯维保单位的主要因素,低价容易导致维保工作形式化、表面化,甚至出现了偷工减料,“以修代保”骗取费用等现象。
要杜绝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电梯行业的安全管理。一是强化运营单位承担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电梯监督管理的职能,明确政府监管的权责,制定完善的电梯领域的法律体系并不断对其进行充实完善。
二是电梯生产和维护商分类管理。建立双重执照审批机制,把好运营执照和质检维护执照的审核关,控制电梯相关企业所具备的执业执照应当与拟从事的生产活动相适应,提升了安全监管水平。
三是电梯行业监管与技术监督检查相结合。要使电梯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分类更加明确,责任划分一致、层次分明,行政管理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符合电梯的机械和电气设备制造要求、建筑物的构造要求以及电梯的检验要求等。
四是建立严厉的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在电梯事故发生后,对承担责任的制造和使用企业不姑息迁就,责任方将受到严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