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区电梯维保“上星级”了吗?
杭州日报2013/01/15
你家小区电梯维保“上星级”了吗?
• 2013-1-15 9:58:00
• 来源:杭州日报
1月11日,当记者来到浙江国际大酒店2号客梯口的时候,身着灰色工装的彭通渠已经迎了上来,由于经常要上夜班,彭通渠的面部显得有点清瘦。“我们一般都是午夜12点开始电梯维护,这样就不会影响酒店客户的使用”。
彭通渠告诉记者,例行维保的第一步,是坐着电梯上下跑两趟。“我们这一行,听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彭通渠说。如果电梯运行过程中发出“吱吱”、“咕噜噜”之类的声音,说明电梯的轴承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如果有“喀喇”的声音,可能是门球、门刀等机构部件出了毛病。
一番最基础的“望闻问切”之后,彭通渠和李贞明来到位于21楼顶楼的机房,检查继电器、电路板等设备的运行情况。随后,他招呼另外的同事把电梯开到20楼,把电梯轿门打开一个小口子。“根据操作规则,只能打开10厘米,刚好能把头伸进去观察电梯是否到位”,彭通渠解释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为行差踏错发生伤亡事故。
确认电梯已经稳稳地停在20楼以后,彭通渠和李贞明这才完全打开轿门,按下电梯急停开关和检测开关,走上电梯的轿顶,开始检查电梯的各个部件。根据维护保养的标准流程,他们接下去又对电梯轿厢和地坑进行维护保养。
当时针指向凌晨4点,一系列复杂的维护保养流程才算是大功告成,全程陪同并进行监督的酒店安全员陈旺委,在相关确认表格上签了字,彭通渠和李贞明终于可以歇歇了。“像这样的例行维保,我们每月要做3次”,彭通渠说,“而根据国家规定,每月只需要进行两次例行维保。”
“之所以要每月进行3次例行维保,主要也是为了酒店客户的安全”,浙江国际大酒店工程部经理孙启鹏说,“正是基于这样严格的电梯维护保养,我们的4台客梯2012年没有发生一起关门故障。”孙启鹏乐观地估计,尽管酒店的客梯今年已经“12岁”了,但再用上7到8年应该没什么问题。
彭通渠隶属于上海承丰电梯公司杭州分公司。在1月11日杭州市质监局召开的2012年度电梯维保单位年度考核及星级评定发布会上,所公布的40家星级电梯维保单位中,这家公司被评为“二星级”单位。
据介绍,截至2012年12月,我市注册登记的电梯数量已达6万余台,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电梯作为一种机电设备,要保证安全运行,日常电梯维护保养非常重要。电梯维保单位担负着电梯“健康维护”工作,是电梯维保的主体责任单位,通过日常保养,发现和排查、处置安全隐患,能够保障电梯始终处于“健康”状态。国家强制性规定,电梯需要每隔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等保养工作。
但长期以来,电梯维保工作呈现各自为阵、无序(低价)竞争状态,很多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和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同时,广大电梯使用者对电梯维保单位的情况还不甚了解,在确定电梯维保单位时,还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为此,杭州市质监局开展了电梯维保单位年度考核及星级评定工作,通过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综合考评,确定维保单位的星级。今年参加电梯维保单位综合考核的82家单位中,有38家单位考核合格,但没有评上星级,4家单位因考核不合格,将对其资质条件重新进行审核。
“使用单位在选择电梯维保单位时,可以根据维保单位的星级直观地来了解电梯维保单位在一个年度中的维保和服务安全质量。”杭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样一来,电梯使用单位在选择电梯维保单位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市民百姓也能根据电梯维保单位的星级来督促物业公司选择更好的电梯维保单位。
据杭州市质监局介绍,通过电梯维保单位星级评定,可以充分利用监管的“有形之手”,来帮助电梯使用单位和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各电梯维保单位的优劣,通过市场“无形之手”来加强电梯的安全工作,促进电梯维保单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电梯监察部门、检验机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和使用者“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各自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