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刻”才有安全
• 2015-1-9 8:42:00
• 来源:《中国质量报》
“这与医院体检一样,一点马虎不得,更不容许出一丁点儿差错。”记者近日在重庆开县恒祥石油液化气钢瓶制造有限公司采访时,X光评片室检测人员正在用X射线探伤机施行无损检测钢瓶细小焊缝焊接接头。X射线穿过待检钢瓶后直接在屏上显示平面影像,通过观察明暗分布分析得到钢瓶焊缝焊接接头的缺陷情况,由此来判定焊接质量是否合格。
“每一批钢瓶中,按250只进行随机抽检一只,严格进行X射线无损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将加大抽检比例。”检测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每一只钢瓶都可能危及数百上千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司技术负责人在每天生产前的训话——‘产品质量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是必讲话题。”他能够理解公司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把控要求,“产品质量是在一系列制造流程中形成的,只有加大对制造环节的控制,才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
该公司技术副总袁代清说,他们企业在质量安全把控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也离不开政府各级部门的严格监督和热情服务。据介绍,为了方便使用单位随时掌握设备情况,防止出现漏报漏检情况,开县质监局实施目视化管理,给重点的特设使用单位设置了《开县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专栏》看板,对企业的设备检验情况、人员持证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情况进行看板管理,既方便乡镇、园区等各级安监人员迅速发现隐患,又让大众监督企业。而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万州分中心更是常年驻厂检测。
随后,记者来到了另外一家以生产美耐皿制品和塑料管材、管件研发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重庆美尔康塑胶有限公司。“有这样一块看板,我们的管理省心多了。”该公司质管部经理颜帮梅指着张贴在墙上的《开县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专栏》看板对记者说。
在开县开心之洲游乐城,记者注意到,不仅在行政办公区域走廊处张贴了特设安全标准化管理专栏综合看板,而且在户外的每一种游乐设施的醒目处也张贴了一块二级看板,设备名称、质检报告、操作员档案及设备现场管理责任人、投诉电话等一应俱全。“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们坐上去就放心了。”一位刘姓游客高兴地走向游乐设施。
据了解,开县作为三峡移民搬迁的崭新县城,特种设备增速飞快。截至目前,共有使用单位442家,锅炉167台,压力容器263台,电梯893台,起重机械226台,游乐设施18台,厂内机动车26台,压力管道110千米,CNG气瓶3388只,液化气瓶和各类工业气瓶6万只。有重点监控单位14家,重点监控设备47台。如何让企业、市民及全社会都参与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来,共同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一直是开县质监局思考的问题。“若没有市质监局党组2010年决定在全市系统推行精益管理,我们不可能将精益管理理念导入质监领域安全监管,也不可能将企业主体责任细化落实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8有工作法’。”开县质监局局长王先林坦言,随着精益管理核心理念的不断贯彻,该局在提高质监工作规范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也为做好特设安全监管工作找到了“钥匙”——导入精益管理理念。
王先林所说的“8有工作法”,即一有安全机构和制度,二有责任领导和人员,三有设备档案和台账,四有检查记录和培训,五有隐患排查及整改,六有作业人员持证件,七有设备检验并注册,八有预案演练和经费。为做好特设安全监管工作,开县质监局除实施目视化管理,设置《开县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专栏》看板外,还推出其他一系列举措,也受到各界称道。
在开县采访中,多家企业告诉记者,质监部门运用动态监察系统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排查,督促企业建立设备档案和台账,做到设备不漏登、信息不缺项。同时,抓好痕迹管理。该局每15日从动态系统排查一次30日内即将到期的设备,并书面打印建立台账,然后落实专人逐一告知,个个销号。对检查的单位和设备、隐患是否已经整改等所有过程,在巡查记录里清晰反映,再配套对排查的隐患编流水号数字管理,然后对应整改的见证资料,有效实现隐患整改闭合。
他们还将各类特种设备及检定周期、监管要求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汇集成《开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手册》,发放到企业手中,让企业学习自身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这本《手册》看似小,却是我们‘掌中宝’!”开县南门镇安监办一工作人员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本《手册》方便查询、便于携带,深受部门、乡镇安监人员和使用单位的欢迎。
“无论是哪级监管人员,即使对特种设备有些陌生,若想弄清楚哪一台(件)设备该检测了,那台(件)设备的责任人是谁……只要带上一本《手册》,对照《开县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专栏》综合看板一看,就一目了然,然后对看板上的‘8有’逐项检查。”开心之洲游乐城行政经理邓蓉蓉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在检查、督促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方面省心、放心多了。”
如今,开县以“看‘看板’,查‘8有’”的监管模式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已构建起一道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齐抓共管的坚实盾牌。近3年来,开县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实现了“零事故”和“零伤亡”的“双零目标”,获得县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优秀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