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CENTER
电梯安全将系上“保险绳” 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先行纳入
电梯视界2015/11/25
分享:

  近年来,电梯困人、伤人、吃人的“惊魂事件”频频发生,一方面拷问着电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出了事故谁来担责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记者昨天获悉,省质监局、省金融办、浙江保监局近日联合出台《关于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选择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住宅小区电梯先行纳入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范围,并逐步覆盖所有电梯。
    嘉兴目前电梯的整体情况如何?是否已经有保险公司涉足电梯安全领域?如果有,投保情况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背景
 
    电梯数量已突破3万台 使用管理不当易出故障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来自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的统计,全市在用电梯共30069台,较2014年底新增5014台,增长率达到20.01%。
    数据对比显示,近5年来全市电梯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底在用电梯仅11680台,“十二五”期间增长18389台,增长157.44%。
    随着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使用率的大幅提高,电梯故障出现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市社会应急联动二级响应单位,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接受110指挥中心指令,由平台值班人员根据电梯所在位置查找出具体维保单位,并将救援指令发至该维保单位,由维保单位赴现场实施救援。“如电梯出现困人故障,被困人也可直接拨打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电话82097872,该电话为24小时值班电话。”
    据了解,电梯应急救援平台自去年运行至今已接到救援指令294起,解救被困人员670人,救援人员从接到指令到完成解救平均用时15.4分钟。
    “从近期故障原因分析,一方面是因为电梯使用管理不当,如轿厢内有建筑垃圾、人为破坏、小区停电物业未采取有效措施、夏季机房温度过高未采取有效降温措施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维保单位日常维保工作未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该负责人解释道。
    作为日常维护保养电梯的机构,维保单位对其维护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电梯维保单位76家(含法人单位、分支机构、维保点)。“总体看,维保单位有进有出,数量保持平稳。”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全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管,并将量化记分情况向社会公布,引导社会选择优质维保单位,通过市场自然竞争淘汰低质维保单位。“今年初以来,全市累计对17家未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维保的单位进行行政处罚,今年维保单位的分类记分预计这个月底出结果。”
    现状
 
    电梯险早已面世 投保情况不尽如人意
电梯发生事故后,由于产权单位、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权责不清,加上物业公司和维保单位赔付能力较弱,往往会导致受害方索赔困难,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要破解这一难题,购买相关保险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记者从中国人保财险嘉兴市分公司、太平洋财险嘉兴中心支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嘉兴市场上早有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这一险种,但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目前该险种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公众责任险的附加险种,另一种则是单独的一个险种。公众责任险是承保被保险人在公共场所进行生产、经营或其他活动时,因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目前,嘉兴有6家医院和1家商场投保的公众责任险中包含了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公众责任险的保障范围很广,根据其经营区域、人流量等多种因素,保费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人保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第一营业部责任险部经理陆孝燕说道。
    另外,也有保险公司单独推出了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据太平洋财险嘉兴中心支公司非车险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温江红介绍,太平洋财险于去年11月初推出了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目前共有20多份投保业务,保费总共4万元左右,开展业务范围以嘉兴市本级、平湖、海宁为主。从目前的投保情况来看,投保单位以物业公司居多,其次为大型企业以及少数公共场所。”
    温江红说,投保了该险种,保险期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第三者遭受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保险人根据约定进行赔偿。“电梯所有人、使用管理者、维保方等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投保,保费根据不同的电梯类型、赔偿限额、免赔情况、个体风险因子等要素计算。”
    另外,该公司即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码上保”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目前已经在测试中,客户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自助投保,“一台电梯收费100元,累计赔偿限额100万元。”
    原因
 
    谁来保没有定论、社会认知度不高 电梯险遇多重尴尬
 
    近段时间电梯事故频发,按理说大家的保险意识应该有所增强,但事实上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推广仍然困难重重。从目前情况来看,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的保费并不高。但是如果投保率不高的话,一旦出现事故,保险公司就会面对入不敷出的情况,因此不愿大规模推广,这或许是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投保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何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不高呢?这其中也有多方面的原因。温江红分析,主要还是因为相关单位对该险种的认知度不高,对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到目前为止,投保最多的是物业公司,但现在物业公司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太好,尤其是小型物业公司。”
    另外,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是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推行面临的巨大难题。一台电梯既有所有人,又有使用管理者,还有维保单位,到底由谁来投保没有定论。对此,有业内人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电梯所有者、使用者的数量是非常大的,推广起来有难度,而维保单位数量相对较少,从这个角度推广要简单得多。”人保财险嘉兴市分公司的陈经理表示,在这方面,无锡的经验值得借鉴, 
他们从去年开始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经过一年的推广覆盖率已经超过了60%。“嘉兴的维保单位共有70多家,推广起来比较方便。”
    未来
 
    电梯险推广势在必行 社会管理是其重要功能
虽然困难重重,但在采访过程中,多家保险公司都表达了愿意参与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这项公众安全保障工作。
    “保险公司一方面能够对承保的电梯和维保单位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寻找专业的人员进行风险防控,比如抽调外面的专家对维保单位的电梯进行二次检查,把结果反馈给质监局。实际上,社会管理也是保险很重要的一个功能。”陈经理表示,现在省里要发展这个险种,今后他们的工作还是比较好开展的。“可以说,现在推广的氛围比当初要好多了。”
    事实上,去年7月份保险业“新国十条”颁布以后,浙江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大力发展责任险。这个月,省质监局、省金融办、浙江保监局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提到,将按照“广覆盖、低费率、一方投保、多方受益”的原则,建立“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专业经营”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合的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经办模式。鼓励引入保险经纪公司,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供专业化的保险服务;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共保体模式,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升承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有利于推进电梯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创新,有利于妥善处理电梯事故责任赔偿和化解相关纠纷。“接下来,我们将根据省质监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支持省保险行业协会开展相关工作。”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九华山路24号
电话:0551-62656961 64668639 64676935 64676391   邮编:230001
邮箱:dtxh@heta2011.com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 合肥市电梯行业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