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热盼多建停车场无缝接驳换乘地铁能像乘电梯一样方便
江南时报2014/06/06
• 2014-6-6 10:41:00
• 来源:江南时报
南京大幅调高市中心停车费一石激起千层浪,家住南京市江宁区的孙先生说,办公室楼下的车位费要涨到20元/小时,加个班一天200多元,挣的工资还不够停车费。在城郊接合部的地铁站多规划配建停车场或换乘枢纽,以实现私家车加地铁“无缝换乘”,被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所热盼。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记者算账
新街口232元
换乘只需26元
“违停一次50元,贴单一次也才100元,停一天得200多元,一年停下来可以买一辆车了。这不是鼓励大家违章停车吗?”家住江宁区的孙先生说,他在新街口写字楼上班,平时都是开车往返,原本每个月油费就要1千多元,如今停车费又大幅上涨,“叫我怎么开车去上班啊?”
南京停车费此次大幅调整引来颇多争议。其实在南京,像孙先生这样的开车上班族不在少数,房价太高,只能购买江宁、马群等主城外围的商品房,坐公交又实在不方便,私家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
再过十天,6月15日起停车新收费标准即将实施,已经有市民未雨绸缪,开始寻找新的办法了。
市民张先生前不久在软件大道办事,发现舜天集团的内部停车场对私家车也开放,每小时只需2元。张先生算了一笔账,在新街口停12个小时,需要232元。而把车停在舜天集团内部,12个小时只需要24元,坐地铁从花神庙站到新街口站只要二十多分钟,而地铁票价只需2元,再走10分钟路到单位。算下来路费加停车费,总共只需要26元。
这样的省钱招数,已经让南京不少私家车主心动。近日,有多位私家车主向南京市规划局反映并建议:“请规划局在地铁站周边尽快规划方便换乘的私家车停车场,解决市中心高价停车费的困扰。”
记者体验
地铁站旁想停车
其实很难
换乘出行,真的是件容易事吗?记者昨天走访了全城各大片区。
在河西附近的一些地铁站周边,供私家车主换乘地铁的停车位一位难求。在兴隆大街站、元通站、奥体中心站等居民区密集的站点,除了按小时收费的停车场外,根本没有低价停车的地方。
在奥体中心站,家住江湾城的车主张小姐说,她在大行宫上班,其实很想坐地铁二号线上班,但是从家到奥体中心地铁站有一段距离,周边想找个停车场实在找不到。
在城东,同样是车位难求。家住东郊小镇的蔡先生在新街口上班,他每天都把车开到马群,转乘地铁上班。他告诉记者,他一般都把车停在附近的老小区内,没有物业管理,停车不需要花钱。“以前停在地铁旁的停车场,但停车位太少,实在很"金贵",有时早上7点半过来车位就没了。也是我误打误撞,找到了那个老小区。新停车办法实施后,我这样停车一年能省下来好几万元呢,太爽了!”
城市规划
换乘枢纽大多数“纸上挂挂”
一体化的换乘,呼唤私家车、地铁无缝接驳,这就需要在主城周边规划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城市公共换乘枢纽。
“换乘地铁,要像"乘电梯"一样方便。”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黄晓东昨天告诉记者,在主城周边,南京市应在离市中心五六站的地区,多规划一些优惠收费的停车场,二十分钟内到达市中心,真正引导市民换乘,减少市区的拥堵。
对此,南京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昨天介绍,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建设5个城市中心枢纽群,分别是新街口中心枢纽群、河西CBD枢纽群、江北中心区枢纽群、仙林中心枢纽群、东山中心区枢纽群,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车流快速集散、客流快速换乘的目标。
然而尴尬的事,这样的规划目前只是“纸上挂挂”。迄今为止,南京地铁配建停车场的只有仙林经天路站、羊山湖公园站、学则路站和仙林中心站等少数几个站点,供换乘市民低价停车。多数地铁停车场没有落实主体,没有机制推动。像马群换乘枢纽,呼吁了两三年都没建起来。2011年,马群街道在马群地铁站旁,利用临时征用土地建了一个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疏导处,可免费停放几十辆机动车。不过,停车用地被拍卖后,市民停车换乘又成了难题。相关人士称,天价土地出让金与细水长流的停车场建设很难有共通之处,后者却是对城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往往被忽视。
政策“破冰”
同步建停车场,乘地铁才享低价停车
落实难,那么“破冰”有何良策?南京市停车办主任刘国强指出,南京未来在新建地铁线时,城郊接合部地铁站应该在建设中或是结合地铁物业一体开发,配建停车场和城市公共换乘枢纽,为换乘提供方便。“这些停车场应提前规划,与新建的地铁站点同步建设,同时规定只有乘坐地铁的市民才能享受低价停车。”
刘国强介绍,这种换乘停车场叫“P+R”停车场,在很多城市都很流行。如在北京,换乘地铁的车主可享受2元一次的超低停车价;在深圳,地铁4号线民乐站的换乘停车场,设小汽车停车位1014个;而在纽约,停车换乘地铁的人占到总客流量的31%。
根据统计,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88万辆,逼近城市最大饱和量200万辆。主城道路改造已近尾声,停车位也是应划尽划,但泊位缺口仍高达28万个,主城95%的主次干道发生拥堵,高峰期一再延长。
“中外城市的发展经验都证明,靠城市扩张、道路建设永远填不满小汽车的"胃口",调控越早越好,引导市民合理用车、理性买车。”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涛认为,为了破解拥堵,南京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市中心停车费等手段抑制小汽车增长都是可取的办法,下一步需要用政策,强力引导城郊接合部的地铁站,同步规划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城市公共换乘枢纽。